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

我所認識的裴豔玲 by 王仲德 6

六、領袖推薦學演〈夜奔〉 嫩籜香苞初出林,於陵論價重如金。 (唐) 李商隱 大匠誨人必以規矩,學者亦必以規矩。 (戰國) 孟子

裴豔玲以少年沉香的藝術形象轟動河北,引起省委領導、文藝界和觀眾的重視,進而以堅定、從容的步伐走上中國劇壇,在建國十周年之際,猶如一支清香、稚嫩的竹筍在河北大地上冉冉升起,人們關心、愛護、扶持並寄以厚望。當時省文化局劇院領導多次拜訪北京、天津戲劇界專家,為裴豔玲尋求名師指導,其中有一件事可稱為共和國文藝佳活:那就是毛澤東主席在當時兩次看裴豔玲演出並接見她,在談話中毛主席推薦她向侯永奎學《林沖夜奔》。三十年後,裴豔玲再次享譽中外文化界,《林沖夜奔》一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
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軍事家,政治家。而且是卓越不凡的哲學家、詩人和藝術鑒賞家,他對京劇和一些地方戲都有獨到而深邃的見解,1950年、1957年,他兩次去蘇聯訪問,看了蘇聯大歌劇院的演出。回來就問:誰能代表中國戲劇的最高成就?我們的崑曲到哪兒去啦?當聽到已流傳六百餘年的崑曲,在二十世紀中國戰亂的摧殘下已無專業劇團。面臨絕境時,他立即予以關注,指示搶救祖國優秀戲曲遺產。周恩來總理親自落實,於1956年、1957年迅速籌建起幾個崑劇團(幸虧當時南崑、北崑的優秀藝人還健在):浙江省崑劇團、江蘇省崑劇團、北方崑曲劇院、上海戲曲學校也辦了崑曲學習班,由崑曲大師俞振飛校長親自任教。

當時北方崑曲老藝人韓世昌、白雲生、侯玉山、侯永奎、馬祥麟等散落首都各大藝術團體。在文化部的安排下,於1957年6月22日在文化部禮堂成立了北方崑曲劇院。當時盛況空前: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元帥,文化部部長沈雁冰,副部長錢俊瑞、鄭振鐸,中宣部副部長周揚,中國劇協主席田漢,副主席、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梅蘭芳,北方崑曲研習社社長、紅學家俞平伯等黨政領導和文化界名家都參加了成立大會並講話。在慶祝晚會上,梅蘭芳和韓世昌、馬祥麟、侯永奎等同台演出。

毛澤東主席對崑曲情有獨鍾,對北崑的〈林沖夜奔〉更是特別喜愛。據當時北崑常務副院長金紫光介紹:每逢新年、春節,毛主席總要邀請北崑演員到中南海演出。看侯永奎演〈夜奔〉,在六七次以上。

1949年開國大典前夕,毛主席日理萬機,仍提出要看侯永奎演〈夜奔〉。當時,侯永奎還在天津京劇團。北京市長彭真派專人將侯永奎接到北京,在懷仁堂為毛主席演出,毛主席看後非常高興,並上臺接見。同年11月,調侯永奎到北京文藝團體工作。北方崑曲劇院成立,侯永奎任演出團團長。1960年原蘇聯國家主席伏羅希洛夫訪華,在政治局會議上研究接待工作時,毛主席親自點將,讓侯永奎演。〈夜奔〉,梅蘭芳演〈洛神〉。

演出時,當侯永奎唱到“折桂令”曲牌結尾時: “……救國難誰誅正卯, 掌刑罰難得皋陶! 似這鬢髮蕭騷, 行李蕭條, 此一去搏得個鬥轉天回, 高俅啊,高俅! 管叫你海沸山搖!”

慷慨激昂的唱腔,演員剛烈、威猛的表演,激揚海沸山搖的氣派和藝術震撼力,深深地打動了毛澤東。他霍然站起,帶頭鼓掌。一時,周恩來總理,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,蘇聯伏羅希洛夫等貴賓,也站起來長時間的熱烈鼓掌(毛主席在蘇聯觀劇時,知道蘇聯歌劇唱到優美或動情處,觀眾可熱情鼓掌,演員也可中斷表演鞠躬致謝)……直到毛主席雙手示意,大家才坐下來繼續看戲。1975年,毛主席在病中提出要看的幾出戲,就有侯永奎的〈夜奔〉。

〈林沖夜奔〉是明代李開先寫的傳奇《寶劍記》中的一折。幾百年流傳下來,到清末已有崑曲、京劇等演出路子。侯永奎是河北饒陽人,父親和叔父都是崑弋演員。他少年學戲,〈夜奔〉是王益友教的,北崑路子。北崑的〈夜奔〉演起來很吃功夫:四十分鐘,就林沖一個演員在臺上演唱,叫“一場幹”。所以,崑曲界有“男怕〈夜奔〉,女怕〈思凡〉”之說。但如果演員藝術精湛,演得好,崑曲〈夜奔〉是中國戲曲表演藝術的一個標準“精品版”。

京劇〈夜奔〉人物多,場面多,有些繁瑣,缺乏戲曲藝術精煉、寫意的神韻。

1932年以後。侯永奎在北京已小有名氣,並拜著名京劇武生尚和玉為師,學戲近二十出,技藝大進。尚和玉擅演長靠戲,但對侯永奎的短打戲〈夜奔〉卻大為讚賞。他對侯永奎說:“我教你的戲都可以改,但千萬不能改〈夜奔〉。〈夜奔〉是一出好戲,你演的有獨特風格,演得好,有道理。唱法、服裝、演出路子決不能改!”侯永奎聽從恩師指教,不斷對該劇加工,提高,形成侯派演〈夜奔〉的特色,深受社會各界人士的讚賞,從文化界名流到政界元老,如吳梅、齊如山、吳曉鈴、李宗仁等均喜愛此劇演法。當年李宗仁看完〈夜奔〉後,親寫“爐火純青”四個大字送侯永奎。1956年,京劇武生大師蓋叫天看了侯永奎的〈夜奔〉,興奮地約他到杭州家中交流演〈夜奔〉的體會。蓋老說:“以後你在北方演〈夜奔〉,我在南方演〈夜奔〉。〈夜奔〉這出戲不要改。提高此戲的關鍵在深入角色,刻畫人物上下功夫。”這是南北兩位“活林沖”的共識。
裴豔玲學演〈夜奔〉,開始是她的第三位老師郭景春教的。郭景春是著名京劇武生李蘭亭的得意門生。李蘭亭也是河北人,少年習武,精於武術硬功。後拜張吉羅為師,練就一身本事,形成京劇武生“李派”。李蘭亭短打優於長靠,特點是勇猛漂帥。郭景春得李派真傳,四十年代演出〈石秀探莊〉,被譽為“活石秀”。後參加冀根據地革命文藝工作。解放後在河北省京劇團演武生戲,六十年代初,被派到河北省梆子劇院從事教學輔導工作,為河北梆子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,裴豔玲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。郭景春教戲很有特點,講究“邊式”。從“一招一式”開始,臺步,雲手,身段,到程式組合,無不嚴格要求,務求規範歸路。老師教戲嚴格,裴豔玲學戲認真、刻苦,不到一年時間裴豔玲學會了《八大錘》、〈夜奔〉、〈石秀探莊〉三出戲。

1962年夏天,毛主席在北戴河再次看裴豔玲演出並接見了她,在親切談話中,毛主席問她“還會什麼戲?”時,裴豔玲回答:“《八大錘》。”

毛主席高興地說:“不簡單哪,這麼小的年齡演菇這麼難的戲,還會什麼?” 豔玲回答:“京崑的。” 毛主席說:“應該學北崑的路子!拜侯永奎為師。”

接著,毛主席向豔玲詳細地介紹了京崑,北崑兩個路子演〈夜奔〉的不同之處,最後說:“侯永奎先生演〈夜奔〉,從頭到尾一個人,載歌載舞,唱、做、念、舞,處處精彩,難度很大,要求也高……向侯先生學吧!學好以後,我再看你的〈夜奔〉。”

毛澤東淵博的學識和獨特的鑒賞力幫助了裴豔玲,為她指明了:從一個一般演出劇目登上更高藝術品位的正確途徑。劇院領導立即落實,派裴豔玲進京向侯永奎學〈夜奔〉。侯永奎聽說是毛主席推薦來的,自然盡心教戲,裴豔玲聰明好學,原來又有京崑的基礎,名師高徒,十幾天就學會了,但後來此劇很少公演,直到1979年11月,第四屆全國文代會召開,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關肅霜與裴豔玲互相激將二人同台演出:關肅霜演《盜仙草》,裴豔玲演〈夜奔〉,結果引起轟動,裴豔玲以精湛的演技和高品位的劇目,進一步得到全國文藝界的認同和讚賞。

作者在五十年代末曾連續三次看侯永奎演〈夜奔〉,八十年代開始又數十次看裴豔玲演該劇,每次看都有新的體會與感慨,但有一點是共同的:那就是在舞臺上要創造一個精品是何等不容易,至少要有兩個條件:一、深厚的優秀傳統,二、不斷地革新與創造。裴豔玲的〈夜奔〉所以能獲得那麼高的評價和榮譽,就因為她師承京、崑兩家,以崑為主,同時繼承了李派、侯派、蓋派的表演藝術精華,再加上自己的天賦、功力和以後的發揮創造,才鑄就了今日的輝煌,而推薦裴豔玲完成龍門最後一跳的,是共和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。

在此期間,在省文化局和劇院領導的安排下,裴豔玲還進京向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學了《鬧天宮》,以致多少年後李少春還惋惜這位能成大器的女弟子:“可惜她不是演京劇的在河北……”

河北省省會當時在天津,天津是中國著名的戲碼頭,與北京、上海齊名,尤其是京劇演員,如果不到天津演出,不經歷一下天津戲迷的嚴格“審查”,就好像名不符實似的。作者曾親眼看見,他們對像周信芳、趙燕俠、關肅霜那樣著名的藝術家和劇團演出的一點疏忽也不留情,總要當場指出,如果你改正了,他們會更加歡迎你,天津戲迷對戲曲的癡迷程度是那樣可愛,讓人難以相信。有這樣一件事:某京劇團到天津中國大戲院演出,開演前兩派戲迷相遇,各為其支持的演員爭論起來,他們手中拿著票一直爭論到散場,既未進場看戲,雙方也未妥協……所以,儘管到天津演出可能會遇到麻煩,那些優秀的藝術家還是不斷地到天津獻藝,這對新建的青年躍進劇團非常有利。從1959年到1965年,他們多次觀摩了馬連良、李少春、奚嘯伯、厲慧良、張君秋等前輩名家的精彩表演,劇團還經常邀請梅蘭芳、苟慧生、高盛麟、裘盛戎等藝術大師來團講課或排戲,這對裴豔玲開闊眼界,提高文化藝術修養有很大好處。

如果說裴豔玲十二歲以前,她的父親裴元、老師李崇帥、崔盛斌,以及常年的演出實踐,為她的表演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;那麼來天津以後的文化藝術氛圍,藝術大師們的親切教誨,以及郭景春的具體指導,則為她日後的騰飛,插上了堅硬的翅膀。

“大匠誨人必以規矩,學者亦必以規矩。” 祖國戲曲藝術的藍天,正等待她展翅飛翔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