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

我所認識的裴豔玲 by 王仲德 11

十一、燕趙奇葩,溢香寶島

面對戲劇市場的低迷,裴豔玲說:“我來臺灣,是要用自己的藝術,征服臺灣的青年觀眾!”
臺灣朋友說:“河北梆子劇團,來臺灣演出。不僅促進了兩岸文化藝術交流。更給兩岸同胞搭上一座感情凝聚的彩虹橋。”

生日之夜與母女情深。

自1986年8月,裴豔玲率團參加香港首屆中國地方戲曲展,9月赴丹麥、瑞典講學演出之後,裴豔玲名聲遠播,河北梆子藝術開始走向世界,日本、新加坡、歐洲六國,遠至南美洲的巴西,都留下了裴豔玲與河北梆子劇的足跡,那是裴豔玲演藝生涯的黃金時期!

1993年夏天,裴豔玲打來電話,說:臺灣有個“傳大藝術事業有限公司”,它的總經理周敦仁先生來了,有些事情讓我過去商量一下。去到賓館,見到豔玲、文化廳藝術處王竹平處長、台辦負責人和周敦仁先生。周先生很年輕,文質彬彬,互相作過介紹,才知道周先生很仰慕裴豔玲的藝術,想邀裴豔玲赴台演出。那時,海峽兩岸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剛開始不久,聽說手續很難辦,主要是臺灣方而卡得緊。不料,周先生說: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,因為裴劇團常到香港、新加坡演出,對裴豔玲的表演藝術和演出劇目,臺灣文化界已經很熟悉了,來之前有關方而已經做出決定:對裴豔玲演出的劇目,免檢入台!

我們這方而,事情辦得也很順利,8月,周先生就帶著幾個人再次來石家莊,做劇團赴台前的文字和圖片宣傳材料準備。按照國際慣例:有影響的劇團在重要劇場演出。必須詳備印製精美的演出介紹,周先生對這次演出很重視,特請了著名攝影家柯錫傑先生從美國專程來大陸拍劇照,文字部分則從北京、河北、臺灣有關專家文章中選。

柯錫杰先生是居住在美國紐約的知名攝影家,自1986年看了裴豔玲的《夜奔》錄影後,就一直“難忘那位女武生——裴女士的林沖”。這次受傳大公司之邀,他欣然應允赴石家莊拍攝裴豔玲特輯,他的夫人樊潔兮女士是位富於創新精神的舞蹈家,也想和裴豔玲交流表演藝術這方而的體會,就隨機前來。柯先生後來出版了一冊印製考究的《人間國寶裴豔玲》攝影集,樊女士也寫了一篇題為《我們見到完美……》的文章。文章最後一段寫道:

“從1986年到現在已有七個多年頭了,我們對裴女士的欣賞與敬愛愈來愈甚,柯(錫杰)向來對選拍人物有一套自己的哲學與選抒,看他急於要留下裴女士的精彩影像,曾經在1991年裴女士在香港演出時,就不顧沒有助手的辛苦,隻身從紐約飛往香港;這趟石家莊之行更是各式燈光,棚機,底片,不厭其煩的全副裝備,我早已暗自明白裴女士在柯的心目中被肯定與疼惜的程度,他說:‘裴豔玲在追求藝術造詣的完美上所表現的毅力與決心,不僅是中國大陸國寶的代表,事實上她是全人類的驕傲。’”

文字材料選了黃宗江先生的《美哉奇醜》、裴豔玲的《我愛<鍾馗>》,鄭熙亭的《藝成於德》臺灣著名劇作家貢敏(電視劇《新白娘子傳奇》的主要編劇)的《古燕趙之慷慨悲歌者》,刷先生和裴豔玲還要我代表劇團寫一篇有關河北梆子、河北省梆子劇院及這次赴台演出意義的文字。說的急促,第二天早晨就要帶回臺灣,我只好當晚在柯先生拍攝演出劇照時,在舞臺旁邊接待室寫:

“……十九世紀初葉形成了河北梆子,興盛時期在河北、北京、天津、山東、河南、內蒙、東北地區,甚至南京、上海,都有河北梆子班社演出,要說演出範圍最廣,影響最大的就是河北省梆子劇院一團了。

“……裴豔玲率領河北省梆子劇院一團曾五次到香港演出,並東渡扶桑,南下獅城、西至希臘、義大利、法國、聖馬力諾、丹麥等國獻藝,使河北梆子走向了世界。

“……如今,她和劇團到臺灣來演出了,這要感謝傳大藝術事業有限公司周敦仁總經理的盛情邀請,周先生的誠摯,熱心,對民族文化藝術的厚愛,感動了方方面面,促成此事以最快的速度辦成,這使我們大家都感到高興。

“太行山下花一朵,飛向寶島幾段香,河北古稱燕趙,“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”,河北梆子戲那高亢、悲壯的唱腔,您可能第一次在劇場裏聆聽;那火爆、威猛的武打,您可能第一次目睹;但它所表演的那一個個人生的故事。一片片內心深處的情懷,您一定會感覺到:這些古老的傳統,鄉音鄉情的描述,是河北老鄉來了!


“從渤海到臺灣海峽,從白洋澱到日月潭,一路行來,我們興奮不已,多少年來企盼已久的兩岸藝術交流,如今實現了,我們真誠地希望與臺灣的同行和觀眾共同切磋技藝,促進河北梆子的發展和提高,讓它在這裏也能開花,結果,祝願中華民族的戲曲藝術,像巍巍太行山,雪山——玉山(臺灣最高山脈)那樣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!”

後來吳祖光先生又賦詩一首:“此地精英說裴豔,文生武淨一身兼,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領風騷五百年,——裴豔玲女士藝壓群星,趙翼論詩千古名句,當之無愧。吳祖光。”

文化部常務副部長高占祥為裴劇團赴台題字:“燕趙奇葩,溢香寶島”。

9月9日,裴豔玲和小玲先期赴台,18日,我和演出團四十五人,經香港去臺灣,當時,香港尚未回歸,其間辦手續之繁瑣,來回轉乘之辛苦,一言難盡。

9月21日,劇團在國父紀念館首演《鍾馗》,該館位於臺北市東區中山公園內,是一座綜合建築,其中大會堂有2600個座位,可算是臺北最大的劇場了,首演之夜,觀眾居然坐滿,當地人說:這是近年少有的盛況。還有一事,劇場裏觀眾交談。都是普通話,像在北京一樣,讓人備感親切。這裏對祖國戲曲愛好和熟悉的程度,讓人感到驚奇,觀眾叫“好”。既是“地方”聲調也是十足內行標準。整場演出,觀眾情緒熱烈,掌聲不斷,僅“行路”一折,鼓掌即達三十多次,很多年輕觀眾激動得跳起來喊“好”,臺北記者感歎:從沒見過這裏的觀眾,像看球賽的球迷那樣狂熱!


在國父紀念館演出四場後,25日去桃園縣中壢藝術館演出,27日,移師臺北“國家戲劇院”,這個劇院在臺灣非同凡響,耗資40億新臺幣(合人民幣13億元),建築壯觀,設備豪華先進,號稱亞洲第一,世界一流,一般劇團很難進此演出,這是它第一次接待大陸劇團,所以,吸引來更多觀眾,儘管戲票昂貴,前排票1800元新臺幣一張(是臺灣戲劇票最高價,超過同期英、美、日等國劇團在台票價),但演出前十天,頭兩場票已全部售完,許多人因聞訊較晚買不到戲票而惋惜:這次看不上了,等你們下次來再看吧!



這裏沒有送票的習慣,但我們還是向傳大公司要了四張票,請河北同鄉會會長吳延環先生和夫人,女兒(山西省教師,全國政協委員,正來台探親)及馬紀壯先生看了日場《夜奔》等摺子戲,看後,他們讚不絕口。吳先生84歲,宛平縣人,他說:“我和齊如山是好友,在北平時多次看梅蘭芳演出……現在,已多年不看戲了,你們的演出很好,裴豔玲不愧是國寶!”馬先生83歲,邢臺南宮人,他說:我看了你們兩場演出,很好,等你們下次來,我還要帶夫人一起看。

沒有留言: